序
一九九七年,我偶尔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印行的《毛泽东诗词集》里看到一个句子,那是我小时见过的,后来忘掉出处,可是许多年里我常常下意识地默念它。这引起我对毛诗的兴趣,把他的集子读过几遍,写了一篇《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》。写时随心所欲,信马由缰,涉及很广,规矩全无。段学俭兄看到这篇文字,大概觉得它拉得太杂、想得太乱,叫我把里边与谈艺相关的抽出来,脱离毛集,另成一本小册子。它本来从毛集生发,现在要拔“毛”自立,我觉得很为难,铁公鸡似的一毛不拔不行,食用鸡似的拔得一毛不存也不行;古话讲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,我碰见倒过来的麻烦:“毛”之不存,皮将焉附——没有了毛,这具臭皮囊也就散架,站都站不稳了。段兄于是给我做了一个示范,我依葫芦画样,最终才勉强弄成。段兄又叫我把网上谈诗的东西也整理一下,一并收入小册子。我在网上本来讲话极少,而且所讲都是跟贴时随手所写,不值得收拾,也没有存稿;幸得石人兄有乞丐常兼的那样爱好——捡破烂,收集了一些,我便从里边挑出几则,略作梳理,编为附录。所以这个小册子有点儿像乞丐那件百衲衣,由断布头补缀而成,它不会像时装那样有看头,那是一定的了。
有一个事我还得讲在前头,这个小册子算不得什么谈学问的议论,只算发议论的散文,大家也把它当散文读便好了;我对理论缺乏衷心的爱好,读书又极少,读时也没养成写笔记的习惯,因而文字里见解、知识、记忆的错误肯定也像乞丐身上的虱子,简直数不清、捉不完的。我讲这个话当然别有用心,一来免得大家读时把它太当真,傻花了力气。二来,我申明在先,大家也就不必浪费时间去捉虱子;万一捉出来质问我呢,我也可振振有词地默默无语了。
《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》最早发在网上,署名为“碰壁斋主”;段兄石兄也都是网上之交;这本小册子我就顺势用那个旧署名,借此向段兄石兄致谢,同时记念一段因缘。附录里还引了不少网友的诗,我对他们的感谢,也包含在这个网名的保存里,我不再一一指名道姓、送货上门了。假使好事者有兴趣,可从网上“碰壁书斋”里找到《读毛》的原貌。1
1. 由于碰壁书斋网站早已变为了广告页面,这里附上了还能看到《读毛》原作的网址——转载在语文网中网的一系列文章。 ↩